专注电影推荐
我看吧wokan8.com

还是有一些准垮掉派们被民歌的魅力征服,转变成了“民歌派” -《美国民歌传奇》

虽然如此,还是有一些准垮掉派们被民歌的魅力征服,转变成了“民歌派”。那时有许多垮棒派的追随者慕名来到格林尼治村,可看到的却是民歌手在演唱。李奇,黑文斯( Richie Havens)就是这样接触到民歌的。后来,转变成民歌手的黑文斯因其演唱粗犷有力、极富个性而深受听众爱,他也因此而抢了不少民歌手的饭碗。当时大多数民歌手在酒吧里演唱都是没有报酬的,他们要靠唱完后在听众中传递要人们捐钱的篮子来维持生活。如果黑文斯某晚在某个酒吧唱了几首歌,那么听众口袋里的钱就都跑到他的篮子里去了。

在这些被民歌的魅力征服的垮掉派当中,有一个人值得大书特书,他叫哈里·史密斯(Hary Smith)。此人不是音乐家,也不是唱片商,甚至不能算是个“音乐人”,但他做的一件事却被认为是美国民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史密斯生于1923年,他的童年是在美国西北部的华盛顿州度过的。很小的时候他就因一次机缘看到了北美印地安人的一次祭祀仪式,那次经历使他对印地安人的民间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人长得十分矮小,二战时得到了一个战斗机机械师的工作(因为他可以很方便地爬进战斗机的引擎里)。这份薪水丰厚的工作让他攒下了不少钱。战争结束后他曾到华盛顿大学去学习人类学,他相信对某件日常用品的系统收集是研究人类学的一个好方法。他曾收集并研究过乌克兰复活节彩蛋,塞米诺尔(Seminole,生活在佛罗里达的印地安人)妇女的服饰,甚至流行在孩子中的拉绳游戏。他的这些研究全是出于自己的兴趣,他从没有考虑过要从这些研究中发财。

这部《选集》的另一大功劳是把民歌爱好者们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传统民歌上来,而不是停留在政治性民歌上。《选集》中所选的歌曲很少是有关政治的,它们大都是关于某个历史事件,某个历史人物,或者干脆就是某个没名的小人物的故事。有许多歌曲涉及到死亡,这也许说明了在那些简单淳朴的古代农村,没有什么比死亡更会给人以震撼的了。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对比是:(选集》中的歌曲很少用到第一人称,歌者都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在讲故事。而现在的所谓“新”民歌中占大多数的都是反映演唱者个人生活和思想的歌曲。另外,《选集》中的许多歌曲所带有的幽默都相当粗俗,这些现在听来也许很无聊的笑料比那些被“净化”了的歌曲更能反映当时人们的生存状况。对于年轻一代的民歌爱好者来说,这些老民歌所代表的不光是音乐本身,而是这些歌曲背后所反映的浩瀚而多彩的历史,以及祖辈们艰苦而又浪漫的生活。这才是民歌真正吸引他们的地方。

但是,真正让这部《选集》在美国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可能是它的包装!《选集》由三张双唱片集合订而成,共六张密纹唱片。唱片封面上印的是一把“天国的一弦琴”( Celestial monochord),据说此琴是在公元前400年由毕达格拉斯发明并制造的。琴的上端画着一只“上帝之手”,这只手正在为琴调音,此图象征着传说中的“天国的和弦”把宇宙中的万物统一起来。

分别代表民谣、社交音乐和歌曲的“红蓝绿”三色象征着“火气水”三元素。这一精巧的设计一下子把原本来自不同背景的古老民歌提高到“人类之歌”的高度,启发听者从更高的角度看待这些歌曲。唱片的内页更是令人称奇,在每首歌名下都详细地列出了此歌的演唱者、乐器演奏者、原出版公司、原唱片号、出版时间、歌词内容、有关此内容的其他歌曲、演唱者的其他唱片目录、提到过此歌的所有民歌类书籍的目录,以及所有能在原唱片上找到的有关此歌录音前后的一切细节。书中还附有许多演唱者的照片,以及一些乐器的详细解说图。这些详细丰富的内容会令听们大吃一惊,继而更加珍视这些歌曲。总之,这一精巧的设计把唱片包装的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所未有的高度,而且还第一次将民歌与先锋艺术联系在一起,并使史密斯本人和这些前辈民大师一样成为美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就像当年电动麦克风使现代唱片业成为可能一样,一项音响技术的发明度得史密斯的关于《美国民歌选集》的伟大构思终于得以实现,这就是慢转密纹唱片( Long Play Record,简称LP)的出现。在这以前,唱片都是每分钟78转的。这种唱片声音不佳不说,其最大的毛病就是单面播放时间只有三分钟左右,这一技术上的限制从根本上决定了现代流行音乐的面貌。从那时起,三分钟左右的歌曲成为流行音乐的标准。1948年,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的工程师得·戈德马克(PeterGoldmark)发明了一种每分钟33转的IP唱片。别小看这转速的减慢,它所带来的高失真度使得戈德马克必须对唱片质地、唱头材料和唱臂结构等一系列组件进行彻底改造。最后他选择了乙烯基塑料(Viny)作为唱片材料,所以Vinyl成了LP唱片的代名词。这种IP唱片不但音质好了很多,而且单面可以连续放音二十多分钟,正好可以容下大部分交响曲的个乐章。这种新技术的问世标志着现代高保真音响(Hi-Fi)工业的起源。可惜LP刚面市时其唱机卖得很贵,所以它只在富人中才有市场,相应地,唱片也以古典音乐居多。与此同时,哥伦比亚的最大竞争对手RCA也向市场推出了一种每分钟45转的新唱片。

这种唱片虽然音质比LP还好,但每面仍只能播放四分多钟。RCA在推出唱片的同时向市场推出种极便宜的45转唱片播放机,这一举动深受青少年欢迎。由于这种唱片较LP要小,不易薇碎,运输方便,使得它在时效性很强的以单曲为主的流行音乐市场上成了主流,很快就把78转唱片挤出了单曲市场。

可是,45转唱片的播放时间问题仍然是它的致命伤。曾有一位狂妄无知的RCA执行总裁问一位古典音乐唱片部的人一个问题:“45转唱片每面能放近五分钟,而翻面只要花七秒钟,人们怎么会在乎这七秒钟呢?”那人的巧妙回答明显带有美国式的幽默:“这就好比说你正和你最好的朋友的老婆偷情,而卧室的门每五分钟就自动开一次,每次开得不长,只有七秒钟…”显然,古典音乐爱好者们的忍耐力是有限的。所以在廉价的IP唱机出现之后,很快就开始和45唱片分庭抗礼了。不过由于两者所针对的市场不同,在五十年代初期二者谁也不可能将对方衡底打败。

可是对于史密斯而言,LP是实现他的目标的唯一手段。他要做的不是推出什么流行单曲,而是把这些古老的民歌系统地介绍给大家,如果最后的结果是一叠四十二张沉重的单曲唱片,那可就要逊色多了。

这场“速度之战最终对流行音乐的面貌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在LP出现以前,歌手们的主要任务是制作出一首热门单曲,可LP的出现使得许多艺人开始有更多的空间去表达他们的想法,其结果就是所谓“概念专辑”( Concept Album)的出现,即整张唱片中的歌曲互有联系,共同表达一个概念,并没有明显的单曲存在。在听众普遍对唱片的思想深度有很高要求的六十年代,概念专辑大行其道,LP这才最终把45转唱片彻底打败。

就像后来激光唱片(CD)的出现一样,这两种新媒体刚上市的时候,许多好奇的老百姓被重新拉进了唱片店,唱片的销量开始急速上升。摇滚乐的出现更是让唱片商笑得合不拢嘴。可是好景不长,随着前文提到的摇滚乐的突然死亡,唱片商急需一种新的销售热点,于是他们把目光转向了大学生。五十年代美国大学生的人数增长很快。1956年全国有320万大学生,四年后这个数字增加到了400万。这些大学生不仅告别了快乐的高中时代,也告别了“简单”的摇滚乐。他们需要一种更“严肃”的娱乐方式,他们发现了民歌。1955年全美国的吉他销量突破了五十万,三年后这个数字又翻了一番。1955年在费城还诞生了全美第一个以民歌为主的咖啡馆,人们可以边喝咖啡(而不是酒)边听民歌。这种民歌咖啡馆很快遍布全美国,尤其是在大学校园周围更是遍地开花,成了大学生们的主要消造方式。精明的唱片商们意识到,谁要是能发掘出一个能被大学生认同的民歌手,谁就能发大财。结果当时属于美国四大唱片公司之一的“国会大厦”唱片公司在这场战役中先拔头筹,而且他们一下子发现了三个“民歌偶像”。奇怪的是,这三人被发现的地方不是民歌圣地纽约格林尼治村,而是远离纽约的西海岸城市:旧金山。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看吧 » 还是有一些准垮掉派们被民歌的魅力征服,转变成了“民歌派”
分享到: 更多 (0)

我看吧 专注电影推荐

散文精选生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