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的歌手,不错的吉他手,出色的口琴家,优秀的作曲家,天才的词作者,他就是美国民歌之王—一鲍勃,迪伦
。
任何一个想要了解美国民歌,乃至美国流行音乐历史的人都必须认真听听鲍勃·迪伦的歌
这个人对美国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他与“猫王”普雷斯利、“披头士”乐队( The beatles)并称为西
方流行音乐的三巨头,但比起后两者来,迪伦的故事是最难写的。他是个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
人。有人评价说,他是个平庸的歌手,不错的吉他手,出色的口琴家,优秀的作曲家,天才的词作
者。他曾有过优美的嗓音,但他在唱片中的演唱曾遭受过无情的嘲笑;他曾有过幸福的童年,可
很多人都以为他是个从小就到处流浪的孤儿;他反抗以金钱为动力的美国社会,却是这个体制
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他天真、幽默、孤傲、冷漠;他曾写过最有名的抗议歌曲,却讨厌政治;他是美
国民歌史上最耀眼的明星,也是铁杆民歌爱好者们最恨的人。
要了解迪伦的一生,必须先从一个位于美国北方明尼苏达州的小镇希宾( Hibbing)说起。这
个小镇的诞生全是因为1890年在当地发现的一个大铁矿。二十世纪初美国工业的繁荣使希宾
发了财,成为美国最富的镇之一。196年,一户姓齐默尔曼(Zmm的一家人搬到了希宾
镇。这家的男主人阿比,齐默尔曼( Abe zimmerman)因为生病不得不辞去原有的工作来这里帮助
他的两个哥哥代管一家电器商店。他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鲍勃(Bob),小的叫大卫( David)。大儿
子生于1941年5月24日,出生时因为头太大还差点出了麻烦。鲍勃很小就喜欢唱歌,而且还有
很强的表现欲。在他三岁那年就当着邻居阿姨们的面表演了两首歌,最好笑的是在唱歌前他郑
重宣布:“大家都不要说话了!否则我不唱!
鲍勃同其他男孩子一样,也喜欢看连环画,他会经常躲在自己房间里看个没完。在他九岁那
年的母亲节那天,鲍勃为妈妈写了一首诗,从此写诗成了他最大的爱好。鲍勃十一岁那年,又
件新鲜事转移了他的注意力,阿比买回了全镇第一台电视机。这下子小哥俩全被电视迷住了,每
天一有机会就跑去看。鲍勃非常喜欢电视里放的西部片中的牛仔英雄,特别是一个叫马特·狄
( Matt Dillon)的英雄更是叫他着迷。
在鲍勃十岁的时侯,他的一个表哥开始教兄弟俩弹钢琴。大卫学习很认真,可鲍勃却不喜
古典钢琴演奏中的严格的指法训练,喜欢自己瞎弹,便慢地鲍勃竞然也可以弹一些简单的曲
了。在鲍勃上中学的时侯,为了加入校乐队,他曾试过小号、萨克斯等吹奏乐器,但最后却选择
吉他,并按照一本简单的小册子开始自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吉他技巧有了很大提高
齐默尔曼一家是犹太人,这在当时的希宾算是个少数派。他们家虽说不上富有,但比起在
地占多数的蓝领工人来说却是相当富裕的。镇上的工人们不喜欢这些富裕的犹太人,但这些
太人所受的歧视还不算太严重,与当时美国黑人所受的歧视相比更是微不足道。而对于鲍勃
些犹太孩子来说,这种“歧视”的最大后果就是孤独。勃的父母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才回家,鲍
放学后就只能一个人呆在家里,因为他和学校里那些穷孩子们玩不到一起去。寂寞的鲍勃经的
会一个人对着窗户发。由于天气寒冷和对铁矿的过度开采,希宾镇已经没有多少植被了
能看到的就是一片光秃秃的碎石和那个被当地人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坑”的露天铁矿。这种奇
的荒凉景象在他的心中到底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也许是因为内疚,齐默尔曼夫妇俩总是尽量满足鲍勃的需要,很快勃就有了自己的高
收音机、电唱机和满架子的唱片,那时他一放学就跑回家,躲进自己的卧室听音乐。鲍勃很迷
音机,有很长一段时间收音机成了他最好的朋友。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躺在床上用自己的收
我可以在这里唱歌吗?我想当个民歌手。”鲍勃对主人说。
“当然可以,”店老板一边打量着衣着整洁的鲍勃一边说,“不过我可不付钱。但只要客人不
反对,你爱怎么唱就怎么唱
鲍勃高兴地点点头
你叫什么名字
鲍勃,迪伦。”鲍勃脱口而出。
从此,那个来自希宾镇的犹太少年鲍勃·齐默尔曼就从地球上消失了,取代他的是一个稚气
未脱却又野心勃勃的鲍勃迪伦
其实,在鲍勃高中的最后一年他就开始认真考虑要做一名职业歌手了。为了将来能有一个
好记的名字,他为自己取了个艺名:狄伦(Dlln)。取这名字一半是因为那个电视节目中的西部
英雄马特·狄伦,另一半是因为迪伦觉得这个名字又好听又好记。后来他又灵机一动把它改成了
迪伦(Dyan),以致后来总有人猜测鲍勃改名是为了纪念著名诗人迪伦·托马斯( Dylan Thomas),
可鲍勃那时很少读书,改名时他还没读过托马斯的诗歌,倒是成名后鲍勃找来一本托马斯的诗
集读了一遍。他的评论是:“我们俩的风格不一样
另外,鲍勃改名字还有一个更深的原因,他很早就对自己的身世不满意,自己平庸的犹太家
庭和他一心想成为的流行歌手的身份太不相配了。充满幻想的鲍勃从少年时代起就开始一
个他想扮演的角色,以代替人们心目中的犹太乖小孩的形象。大唱摇滚乐的油脂仔是他选
第一个角色。在他进了大学并放弃了摇滚梦之后,鲍勃急需再次改变自己的形象,改名字大
最彻底的手段了。不仅如此,他还每每在人前吹嘘说自己是来自南方的孤儿,曾经和许多装
黑人布鲁斯大师一起在南方“唱游”过,甚至还冒充过有点儿小名气的摇滚乐手博比,维(BAM
Vee)。有人曾把这种行为当作是满脑子幻想的少年迪伦善意的恶作剧,但迪伦成名后也经
朋友和媒体撒谎。有人分析说他这么做很大的原因是为了在人们心目中制造神秘感,但在明昆
阿波利斯时迪伦的朋友们大多都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只不过谁也不愿扫他的兴,没把他的谎
揭穿就是了。迪伦的这种行为为日后对迪伦的研究带来了很大麻烦,因为社会上到处流传看有
关他的不真实的小道消息,研究者必须花费很大的精力才能弄清真相。本书有关迪伦的描写
量选自公认的资料来源,即使如此也还肯定会有错误的地方,还要请读者见谅。
成了民歌手的迪伦知道自已的水平还不行,一有空就刻苦练习。他那时的朋友国忆说迪伦
几乎不怎么看书,而是整天整夜地弹琴唱歌,或者是跟着唱片学别人的歌。那时迪伦的嗓子还是
那种非常“甜美”的民谣嗓子,可儿年后他的嗓音就变粗了。后来迪伦的嗓子坏得很厉害,这大概
与他早年对嗓子的“滥用”有关。不过那时的迪伦就十分清楚自己的嗓子并没什么优势,吉他技
术也不是很出色,便在歌曲上下功夫。那段时间他听了大量民歌唱片,学唱了很多歌曲。与别人
不同的是,他不仅仅是简单地学唱.而是在每一首歌里都融入了自己的演唱风格,把它们都变成
了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