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冬天深夜看的这部电影,文革里的故事。
1986年啊,好老的电影,比我还要大两岁。我看的八十年代电影非常之少,淳朴但又深深感人。
这只是那个荒诞年代一个家庭的故事,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是这样的,这些小人物的艰辛和坚持真是可歌可泣。那个年代勤劳但不容许致富,也不容许爱情,那个年代变态就是常态。
这部电影获得了很大的荣誉。《芙蓉镇》是翻拍文学作品最好的电影之一。如果我给青少年推荐五十部必看的电影,除了《金瓶梅3D版》,《芙蓉镇》也必然在列。你不会在电视台看到这部电影,但你一定不能错过。
“像畜生一样活着也要活着”,我记住了这句话。一直以来都有难言的困难和心理障碍,但我一直坚持着这句话。
没想到全国各地有那么多的芙蓉镇,这部电影描述的故事发生在湘西芙蓉镇。
那是刘晓庆最好的时代。那是姜文开始崛起的时代。
《芙蓉镇》电影超长,上下集各算得上一部电影。反映漫长的岁月需要漫长的电影。我也喜欢文学名著的厚重,长才有厚重感。余华的《活着》虽然无比沧桑,但是不够厚重。
看电影和看小说一样,阅读环境也影响阅读体验,这部电影很适合大冬天在深夜看。看的时候最好不要盖被子也不要穿衣服。
电影资料:
导演: 谢晋
编剧: 阿城 / 谢晋
主演: 刘晓庆 / 姜文 / 郑在石 / 张光北 / 徐松子 / 祝士彬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86-01-01(中国大陆)
片长: 164 分钟
又名: Hibiscus Town / Fu rong zhen
豆瓣芙蓉镇的剧情简介:
本片分上下两集,讲述了位于湘、粤、桂三省交界处的芙蓉镇上,人称“芙蓉姐”的漂亮女人胡玉音(刘晓庆)在“四清运动”及“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
1963年,凭着热情周到的服务,胡玉音与丈夫桂桂经营的米豆腐摊子前渐渐成为早市上最热闹的一道风景,加上夫妻俩省吃俭用,手中积攒了一笔数目可观的财富。镇党支书也是
胡玉音干哥的黎满庚(张光北)、粮站主任谷燕山(郑在石)及乡邻们都为他们高兴。当他们盖好新房准备日子更上一层楼时,迎上“四清运动”,一直嫉妒胡玉音的原国营饮食
店经理、今县商业局科长李国香(徐松子)与二流子王秋赦(祝士彬)联手,趁机将她定性为“反革命五类分子”中的“富农婆”,将之派去与原县文化馆馆长、今被人称作“秦
癫子”的“右派”秦书田(姜文)一起清扫大街,桂桂身亡。运动中黎满庚昧着良心将胡玉音背叛,谷燕山则一直以老革命军人的标准诚实做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世道的荒谬从不停调换角色的李国香与王秋赦两人身上便可窥见。一起扫街时,胡玉音将自己的悲惨遭遇归罪于秦书田,后者曾在她与桂桂成亲之
时唱了后被认为反革命的贺喜歌、在她新房子建成之时写了后被认为反革命的贺喜联。对于胡玉音的怨恨,秦书田并不多做辩解,相反时常暗中将她帮助。慢慢地,两人生出感情
,计划着成为一家人好好生活,但前路充满血风腥雨。而在他们最艰难时,谷燕山从没忘伸手一帮。
《芙蓉镇》媒体简评:
《芙蓉镇》将道德批判与历史批判融为一体,以人物命运的变迁传达出深广的社会内涵,揭示了极左路线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富于人道主义精神。影片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现实主义
电影的优良传统,取得了雅俗共赏的社会效果。
——第10届百花奖评委会
总的来说,《芙蓉镇》仍然是一部谢晋式的“哀而不怒”的电影,但在当年那个特定的年代却引发了人们对“四清”、“反右”、“文革”等历史问题清算的热情。
——《中国新闻周刊》
《芙蓉镇》通过芙蓉镇上的女摊贩胡玉音、“右派分子”秦书田等人在“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运动中的遭遇,对中国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近20年的历史做了严肃
的回顾和深刻的反思。芙蓉镇上的风风雨雨正是中国当代社会历程的缩影。编导者采用近乎编年史的手法,通过众多人物的升沉荣辱表现了各式人物在历史面前的真实面目,同时
发出了对人性的呼唤和对美好感情的讴歌。
——佚名
《芙蓉镇》是一部内容与形式俱佳的经典之作,是与《活着》一样细腻又激烈地描写如何在变迁的环境中保持美丽与优雅的好电影。纯粹的人性贯穿全片,放射着耀目的光芒,令
人难忘。谢晋在片中把乐观与绝望,欣喜与悲伤,平静与混乱,真实与虚假编成绝妙的织体,平衡,精致,干净,暗地里又涌着股浓烈的激情,气韵非凡,浑然天成。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