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有我出现的聚会,就很容易变成家长会,又或者是妈妈倾诉会。围绕孩子,妈妈们有倾诉不完的话题。
我常开玩笑讲,今天如果没有我,这顿饭你们是不是会吃的更开心。
用好友的话讲,“双减”背景下,有个老师当闺蜜,要珍惜。
聊到小朋友尤其是青春期的小朋友,我的职业病就来了,能从社恐秒变社牛。
在成为老师的第13年,我无比地庆幸且感恩我从工作中获得了无与伦比的幸福。
所以每次和即将大学毕业或者刚刚工作的人聊天,我可能会冷不丁地问,“你喜欢这件事吗?”
在充满了不安的年月中,喜欢、热爱这类字眼说出来好像就会遭遇白眼。
陈铭在采访中有段话,我很有共鸣。他说,我们12年的教育没怎么教过大家该如何跟自己对话,如何审视自己最真实的需求,到了大学,突然间就说你要找到你的所爱,这太难了。
12年的应试教育让很多人养成了条件反射,习惯地性顺着某些固定的道路在走,一旦需要自我选择,需要审视自己的时候,内心就一片茫然。
陈铭说,你必须有足够多尝试的机会,你才有跟你的天赋去见面的契机。
我看到很多网友说普通人没有足够的试错机会,拿什么去尝试。
哈!毕竟我也还是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没有什么人生经验可以讲。
但是我太了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了。除了心理上巨大的满足,还能帮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新世界”是出现在我这里频率很高的一个词。
我似乎也一直在寻找新世界,以前我以为那是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想要奋力奔跑去抵达的地方。那里具体有什么,我还看不到,但我在奔向新世界的路途中,已经收获了许许多多意料之外的惊喜。
最大的惊喜应该就是结识了很多心怀热爱的人,这些人好像自带天线,和他们相处毫不费力。诚然他们都是工作狂,但是每个人谈起自己做的事情时,都是滔滔不绝,甚至常常把那些遭遇的无奈和尴尬当成段子,自己先笑的前仰后合。
我心目中的中年“小清新”就是这个样子,有着无限的热情,充沛的精力。虽然偶尔也会有时运不济,但就像《绝望写手》中的黛博拉一样,勇敢尝试,创造新作品,走进新世界。
林清玄有句话, 若有八万四千人认识我,知道我的名姓,也只是看见了一个的面具。因为真实的我,永在改变中。我感恩这种“自己的不确定性”,这使得从前一切的过错还能修正,所有缺憾都能弥补,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更伟大的作品一定还在生活中酝酿,因为生活的精彩和荒诞是舞台上的剧本所不能设计的。
尽可能地走出或者减少自我的局限,做自己生活的写手,荒诞的、搞笑的、悲伤的……你尽有书写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