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斯·斯普林斯汀 1949年9 月23 日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弗里霍尔德
镇的一个工人家庭。在一座破落的二层楼里长大。父亲无固定职业,他希望
儿子当一名律师。母亲为一家公司的秘书,她希望儿子能当一名作家。
但他却从小就喜爱音乐,9 岁时,第一次从电视台里看到埃尔维斯的疯
狂表演,立刻就被吸引住了,当即表示他要成为 “猫王”那样的歌星。他13
岁时,从当铺里买了一把吉他,他边学边弹唱,被吉他和摇滚乐所深深吸引,
从此,摇滚乐占据了他的大部分生命。他后来回顾这一人生道路的巨大转折
时说: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将我和我的吉他视为家中最稀奇古怪的
两件东西。有一天,他们对我说: ‘布鲁斯,你应该认真地考虑一下你今后
的生活了,你喜欢玩吉他我们并不反对,但这只能作为一种爱好。你需要有
一技之长。’我父亲希望我成为一名律师,因为律师操纵着这个世界。我母
亲希望我成为一名作家,写写小说,认为这样生活才有意义,但我想着我的
吉他。”他又说:“我知道摇滚乐改变了我的生命,它给了我一份自我感觉,
透过音乐我可以感到人们需要我。”
这样,父子间经常发生矛盾,他回忆说: “父亲常常坐在厨房里吸咽。
每当我回家前,我总是先把头发梳理整齐,然后偷偷溜进房间,这样他就不
清楚我究竟回来了多长时间。他每晚都要把我揪到厨房里,让我在黑暗中坐
着,然后狠狠训斥我一顿,结果我们就大吵起来。这时我母亲就冲进来,哭
着想把我从他手中拉开,而我就会冲着父亲大声叫喊,告诉他我的生活该由
我自己来安排。” “由此,我经常不回家。夏天还能对付,冬天很冷,我会
在公用电话亭里给女朋友打一整夜电话”。
他上中学时就参加了当地的乐队,担任吉他伴奏。上大学后,组建演唱
组进行巡回演出,也经常到一些酒吧间去演唱。他凭着一手飞快的吉他和为
传统的摇滚乐注入了新的生命而受到人们的尊敬。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当时正称霸世界乐坛的“甲壳虫”乐队和鲍勃 ·迪
伦的深刻影响,使他下定决心要做一名摇滚歌星,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
70 年代初,美国正陷在 “越战”和“水门事件”的泥潭中,一种悲观、
失意和颓废的情绪在人们的心中蔓延,这种心灵枯竭的情绪也不可避免地反
映到流行乐坛上。
1973年,他录制了第一张专辑唱片《来自新泽西艾斯伯瑞公园的问候》,
非常出色地描绘了艾斯伯瑞公园的秀丽景色,抒发了他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
之情,引起了他对少年时代的许多美好的遐想。他正好唱出了人们心中的渴
望,满足了摇滚歌迷们的要求,被评论界誉为 “新迪伦”。
这一年,他又发行了第二张唱片集 《狂热、纯真和E 街上的舞步》,其
中一首 《罗萨琳达》(又名《今夜出现》)受到欢迎,被称为“高能量的歌
曲”, 《滚石》杂志给予四颗星的评价。
但是,他的这两张唱片的销售情况都不佳,于是他重新组织 “E 街”乐
队,在全美举行旅行演出。通过巡回演出,充分表明:他是一位无懈可击、
令人钦佩的歌手。他的嗓音可以从容自如地演唱各种类型的歌曲:从轻柔甜
———————– Page 108———————–
美的抒情到宽阔粗犷的豪放;从忧郁悲伤的呻吟到激动喜悦的喘息;从演唱
灵歌的虔诚安谧到揪人肺腑的呐喊呼号,他都运用得恰如其分,得心应手。
每当他敲着吉他和弦出现在舞台上时,观众就会马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
呼。
1974年4 月,摇滚评论家约翰·兰杜对他做了长篇评论:“我预见了摇
滚乐的未来,它的名字叫布鲁斯·斯普林斯汀。”从此,CBS 唱片公司即用
这句带经典性的话来为他作广告宣传,获得显著效果。
1975年,他与约·兰道合作,出版了第三张唱片集 《活力》,充满朝气
和想象力,富于浪漫的反抗精神,立即被 《滚石》杂志给予五星歌手的评价。
它的诞生奠定了他摇滚乐巨星的地位,并在流行歌坛中激起了一场 “斯普林
斯汀现象”。美国最著名的 《时代》和《每周新闻》杂志在一周内竟相用他
的肖像来作为杂志的封面,轰动了世界。
1980年,他出版专辑 《河流》,描给了当时无数美国人都亲身感受到的
惨痛经历——经济萧条、理想幻灭和热情消退等。其中的 《河流》原曲被认
为是80年代最重要的抗议歌曲,受到评论家们的好评。
1984年,他录制了 《出生在美国》,表现了对家庭、祖国的深沉的依恋
之情,既暴露了丑陋的现实,又使你抱有信心和希望。因此,他被认为是广
大蓝领阶层的英雄和代言人。
在这一年的美国总统竞选中,里根和蒙代尔都将他誉为美国爱国青年的
榜样,以便拉更多的选票。他对里根的赞美并不苟同,他说: “我真不知道
他会喜欢我的哪张专辑,但绝不会是 《内布拉斯加》,它的主题是批评里根
政府对美国人民生命所犯下的罪行。”他在 《出生在美国》封套上的形象—
—身穿 T 恤衫、牛仔裤,站在一面巨大的星条旗前的斯普林斯汀,一时令无
数美国青少年倾倒,成为美国80年代青年的偶像。《出生在美国》也使他饮
誉世界,他在国外几乎成了美国的象征,国外的许多商店橱窗里都贴着他与
星条旗的招贴画。 《出生在美国》销售量猛增,达到1100多万张。因此获得
1984年美国葛莱美最佳摇滚乐演唱奖。
这一年,他荣归故里,在家乡举行盛况空前的演唱会。他刚刚唱出 《饥
饿的心》的第一句,台下的两万多名观众立即唱出它后面的歌词:
一天我驾车外出便不再回去。
像一条不知流向何方的河流,
我转错了方向,却似向前行。
每个人都有一颗饥饿的心!
他只得停下来,手抱吉他静静地听完全段,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高声
对观众说: “这才是自家人。”
1985年 1月28 日,他和迈克尔·杰克逊等45位著名歌星一起,举行援
助非洲灾民大规模的义演活动。他演唱的 《落入圈套》深受歌迷们欢迎。
1986年 11 月,他录制了新版的 《活力》,它与10年前录制的 《活力》
有明显的不同,荟集了他从 1975—1985年最优秀的歌曲,大部分都由他自己
作词作曲。这张唱片发行的第一天就销售 100多万张,创造了当时最高销售
记录,终于登上了流行歌坛的巅峰。
1987 年,他推出 《爱的隧道》的新婚专辑,表现了他婚后的感情回归,
———————– Page 109———————–
更为成熟、稳重和自信。
他是 10年来在美国权威的《广告牌》杂志上曾4 次荣获唱片一等奖的唯
一的人,充分显示了他的久盛不衰的艺术生命力。他的成功,一方面是由于
卓越的才艺,另一方面是由于他的慷慨,他所有演唱会的票价都是 16美元,
而且总是以热烈而真诚的歌声来满足广大观众的要求,但更主要的是他具有
不同于一般歌星的思想意识,他的歌声是美国广大平民真实人生的写照,让
人感觉到他的音乐的真诚与实在。
他为电影 《费城故事》配唱了一首很感人的主题歌曲《费城街道》,以
深沉的主题、绝妙的演唱和带怀旧性的音乐风格,感动了新老歌迷,更感动
了奥斯卡奖的评委们,使他荣获奥斯卡最佳电影插曲奖。在 1994 年 3 月 3
日的颁奖大会上,他致答谢辞说:“你尽了自己的努力去做一件事,总希望
得到别人的认可。我想这首歌能使家庭以及社会中的每个人消除彼此的成见
走到一起。艺术应该有这样的作用。”
1995年 3 月 1 日,第37 届葛莱美奖在洛杉矶颁发,他的 《费城街道》
荣获年度最佳歌曲、最佳摇滚歌曲、最佳电影歌曲和最佳摇滚男歌手4 项大
奖。在颁奖大典上,他表现得极为平静,他站在台上两次演唱 《费城街道》,
歌声深深打动了在场的观众和嘉宾。他致答辞时说: “这种交流效果可能是
我一直追求的音乐效果。我努力写歌、唱歌,表现我的情绪,我想通过我的
歌,让我的听众感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或情绪。”
1995年 11 月从洛杉矶启程,他开始首次独唱演出,踏上了 “漫漫荒原
路”。
前不久,他出了一张新唱片 《汤姆·裘德的游魂》,其中许多歌曲只有
他自己用吉他和键盘乐器伴奏。在这些直抒心曲、近似喃喃低语的歌中,形
形色色沦落天涯的 “游魂”,在徘徊彷徨,在倾诉呻吟。
《汤姆·裘德的游魂》显然是《内布拉斯加》的续篇,二者结构相似,
也同样探索了漂泊流浪和沮丧绝望的主题。
这个最新精选专辑刚一发行,便登上了排行榜的首位,并被誉为他艺术
生命再现辉煌的醒目标志。他说: “这些歌并非我艺术上的自传,但在某种
程度上,不妨把它看作我感情方面的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