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开头的几个月里,英国著名的 “威猛”乐队正举行全球性的巡回
演出。他们在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都受到热烈的欢迎。这时,一项大胆的
计划正在他们心中酝酿,他们打算要去一个人们甚至不知何为摇滚乐的国度
——中国举办下一场演出。
他们派出自己的经纪人西蒙·那贝尔来中国联系演出事宜。实际上在此
之前,他已来过我国 10多次,结交了不少朋友。经过商议,决定由中国青少
年联合会正式邀请 “威猛”乐队来华演出,在北京和广州各举办一场演唱会。
“威猛”乐队在香港红磡体育场举行两场暖场演出后,4 月 7 日飞抵北
京,1O 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第一场演出。他们担心中国观众一时不能理
解西方的摇滚乐,为避免演出时出现冷场,他们提早一星期即随出售演唱会
的门票,向每个人赠送两盒收录了他们代表性作品的盒带。
“威猛”乐队是第一支访问我国的西方摇滚乐队,使改革开放的我国听
众大开眼界,第一次真正面对面地感受到摇滚乐的强大魅力,真正体验了世
界第一流的摇滚乐队的风采。他们带来的名曲 《自由》、《开心快语》等也
被传颂一时。
“威猛”乐队的主唱歌手乔治·迈克尔说:“我去中国的真正原因是这
里的确很诱惑人,特别是我们将成为第一支在那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玩摇滚
乐的人。” “威猛”乐队的中国之行也大大增加了他们的知名度。当时美国
的三大广播公司竞相播出 “威猛”乐队的中国之行实况,天天都要追踪报道
七八次。一星期之后, “威猛”乐队在美国己是妇孺皆知了。他们在我国的
演出和交流活动情况,录制成 《异国天空》,包括两场演唱会实况、乔治和
安德鲁初到中国受到中国领导人的接见、参观长城和故宫及天安门的情景、
北京街头孩子的笑脸和自由市场的繁荣景象。
下面是外国报刊有关 “威猛”乐队在我国演出时的一些实况报导:
朴素的北京工人体育馆在闪烁不停的强光中按照电吉他的节拍跳动,近
一万名中国人在这里亲眼见到了他们文化发展中最为俗气的东西:英国 “威
猛”摇滚乐队的演出。这是北京第一次批准举行的大型流行音乐会。一些青
年在观众席的通道上随着 《爱情机器》和《走前叫醒我》的音乐节奏跳舞,
遭到警察阻止。一位乐队成员笑嘻嘻地说: “我们进入了一个无菌社会,带
进来一点儿细菌。”
“威猛”乐队在从北京飞往广州途中,小号手德·奥利维拉突然拔出一
把小刀扎进自己的腹部,企图自杀,幸得中国保安人员及时赶到,才使得这
场飞行途中的意外事件未出人命。 “威猛”乐队的经理说:“奥利维拉一直
觉得不太舒服,说自己产生了幻觉,他在旅馆房间里四处乱转,没有任何直
接证据说明这件事牵涉到服用毒品问题,也许是他味精吃得太多了。”
对此,英国几乎每家报纸都作了报道,那么 “威猛”是一支什么样的乐
队呢?我们还是从它的主唱歌手乔治·迈克尔谈起。
乔治·迈克尔 1964年 6 月25 日出生于英国伦敦郊区芬切利区教堂弄73
号、一个希腊移民的工人家庭里,母亲是英国人。他有两个姐姐,他是家中
唯一的男孩。父母给他取了一个长长的希腊名字:乔治奥斯·基莱科斯·潘
诺约多。他自幼对音乐就抱有兴趣,特别是母亲扔在车库里那只老式手摇留
———————– Page 195———————–
声机使他着了迷,他只有三张唱片,正是这三张唱片将乔治领进了流行乐的
领地,使他初尝其中的神奇与奥妙。不久又得到一台录音机,他就能随时录
下电台里播放的最心爱的歌曲。在他的少年时代,正是 “甲壳虫”、“滚石”
乐队最兴盛的时代,乔治·迈克尔和他的同龄人一样,都是在震耳欲聋的摇
滚乐声中长大的,就像当年的约翰·列侬一样,一心迷上了摇滚乐。
1975年 9 月 9 日,乔治进入布西·麦兹中学,结识了安德鲁·雷治利,
从此开始结下友情,登上向流行乐坛攀登的第一个阶梯。
安德鲁·约翰·雷治利 1963年 1月26 日生,父亲是南阿拉伯人,有着
半意大利半埃及犹太血统,是位著名的摄影师,初来英国时,也是两手空空,
娶了一位英国姑娘,经过近 10年的奋斗,生活才逐渐好转。小安德鲁从小就
受父亲艺术生活的熏陶,养成了丰富的感性气质。由于特别偏爱摇滚乐,他
不断与母亲发生争执。母亲担心他变成流行音乐的偏执狂。
当乔治和安德鲁志趣相投,能从对方性格中找到弥补自己不足的东西。
他们整天躲在安德鲁家里,摆弄乐器和写歌。当时,他们特别喜欢 《奇迹》
乐队的 《爱的机器》,从那里学习灵歌乐句的创作方式。他俩还练习跳迪斯
科舞,动作协调,配合默契,仿佛是前世就已排练过多时一样,有时也到中
学舞厅去亮相,乔治通过自然圆滑的动作展示出他极富魁力的一面,人们发
现他竟是个舞蹈天才。他俩沉湎于音乐,学习成绩急剧下降,父母很为他们
的前途担忧。
1979年夏天,他们组织了 “执行者”乐队,成立不到一年便匆匆夭折。
1981年夏天,他们高中毕业后失业,安德鲁加入了靠领救济金过日子的
行列,乔治到一家迪斯科舞厅里做电影院的领位员,同时还在一家餐厅打工。
这时,他们写了许多歌曲,一心只想当流行歌星,却没有演出机会。
1982年 1月,乔治和安德鲁正式组建“威猛”乐队。当他们手头存到20
英镑时,就借了一间录音室,开始灌制自己的唱片。6 月,他们推出第一张
单曲唱片 《威猛轻敲(享受人生)》,在封套上,印着乔治那长长的希腊本
名。这时,他才发现这样一个名字实在不适合一位未来流行歌星。于是他改
名为乔治·迈克尔,既表明他未忘本,也读来朗朗上口。这样,乔治·迈克
尔就成了他的艺名。
《威猛轻敲》是一首反映英国青年失业情况、带有强烈的早期爵士乐曲
调的歌曲。在令人闻之起舞的节拍衬托下,乔治显示了他扎实的绕口本领。
这首歌曲在排行榜上虽只升到第 105名,却引起新闻媒介的注意,人们开始
注意这个由两名青年人组合的 “威猛”乐队。
接着他们又推出第二张单曲唱片 《初生之犊(勇往直前)》,这是一首
对 13至 19岁青少年说明婚姻问题看法的歌曲。这首由乔治单独创作的歌曲,
由于其活泼的旋律、多变的曲风,让人忍俊不禁的歌词,上市的第一个星期,
就升到了排行榜的第48位,他们破例在“流行极品”电视节目中亮相的第二
天,三万张唱片订单就发到了唱片公司,很快就上了英美流行歌曲排行榜,
12月一举升到第3位。
1983年 5 月,他们又推出 《坏孩子》,由于它的旋律易记,容易哼唱,
很快就升到了第二名,仅次于 “警察”乐队的《你每一次呼吸》。很快,他
们又推出第一张专辑唱片 《异想天开》,共收录8 首歌曲,一上市就登上英
国排行榜的榜首,并保持了两周,从此,他们便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1984年 4 月, “威猛”乐队与 CBS 最著名的子公司 EPIC 公司签约,从
———————– Page 196———————–
而结束了过去每周伸手讨钱的生活。
1984至 1985年,“威猛”乐队进入鼎盛时期。1984年 11月,他们出版
第二张专辑唱片 《非同凡响》,连续18周进入排行榜的前 10名,其中有三
周名列榜首。其中的 《在你走前唤醒我》、《无心快语》和《她所要的一切》
是他们的巅峰之作,在美国也获得了白金唱片奖。 “威猛”乐队一下子成了
青年歌迷的偶像,他们的照片出现在许多青少年杂志的封面上,特别是英国
权威的流行歌曲杂志 《名列第一》连续11周将其刊于封面。
对 《非同凡响》,乔治·迈克尔作了这样的解析: “这张新专辑的创作
思想深受黑人音乐的影响,有着商业灵歌的气息,在全部音乐中都飘荡着60
年代、70 年代音乐的气息,但是我们的处理仍旧能够强烈地感应出 80 年代
音乐的趣味。”
当他们获得成功时,再回过头来看他们走过的路程,也是很有趣的:起
初,他们两人是抱着苦战的决心开始进军歌坛的,当他们写出第一支歌曲《威
猛轻敲》时,心中并无多大的野心,只不过是梦想能够在歌坛中混出点名堂,
成为一支小有知名度的流行乐团而已。现在他们能够在众多艺人中独占鳌
头,这并非全凭侥幸,而是因为他们确有打动人心的创作力,他们今天的成
功,正是对他们执着追求的回报。
正当他们的事业节节上升之时,乔治·迈克尔和安德鲁·雷治利在乐队
经营管理上发生分歧,终于导致分道扬镳。为了表示对歌迷的忠诚,他们于
1986年 6 月 28 日在英国的温布利体育场举行盛大的名为“终曲”的告别演
唱会。
这一天,大大小小的流行艺人都前来为其捧场,包括艾尔顿·约翰和曾
在排行榜上与 “威猛”激烈交锋的“杜兰·杜兰”乐队的主唱西蒙·雷·庞
等。尽管这一天室外气温达摄氏 38度,7.2万名歌迷早早就挤满了体育场。
“不要解散!”
“乔治·迈克尔!安德鲁·雷治利!”
告别演唱会在歌迷们的惊天动地的呼喊声中拉开序幕,乔治·迈克尔和
安德鲁·雷治利一口气唱了几首 “威猛”乐队的早期歌曲,当歌迷们随着强
烈的音乐节奏亢奋之时,英国著名歌坛前辈巨星埃尔顿·约翰随着钢琴伴奏
曲像魔术似地突然出现在舞台上,整个体育场马上沸腾了,几万双手一齐挥
动,无数嗓门一起喊叫着。埃尔顿·约翰和 “杜兰·杜兰”乐队的主音歌手
西蒙·雷·庞也作为嘉宾专门为他们助兴。
接着,乔治和安德鲁像充足了电的机器人,把全身的活力都迸发出来,
向台下数万歌迷奉献出他们热烈奔放的舞姿,演唱了他们的巅峰之作。
他们的告别演唱会,在强劲的节奏中,在歌迷的嘶喊中,在乔治和安德
鲁两个大男孩的紧紧拥抱中结束。他们两人都热泪盈框,语调哽咽,向 7万
多歌迷默默地挥着手缓缓地退出舞台,向世界流行乐坛宣告 “威猛”乐队已
成为历史!歌迷们久久不愿散去,聚集在体育场四周的出口和停车场,如痴
如醉地喊着、唱着、跳着,此时,兴奋似乎已代替了心底的伤感。
他们举办告别演唱会后,将演唱会的盛况出版了最后一张专辑唱片 《来
自天堂边缘的音乐》。从此,名噪一时的“威猛”乐队一去不复返了。
乔治·迈克尔开始创造自己的音乐事业,其个人专辑 《信念》很快登上
美国流行音乐排行榜榜首,销售量超过 1400万张,并有多首单曲打入英美流
行榜。
———————– Page 197———————–
1988年,他获得七项排行榜冠军:年度最佳流行艺术家、最佳流行专辑
唱片、最佳流行单曲唱片、最佳流行专辑艺术家、最佳流行单曲唱片艺术家、
最佳专辑唱片男歌手、最佳单曲唱片男歌手。这是20 多年来第一位英国歌手
获此殊荣。在排行榜历史上,单曲唱片和专辑唱片双双同获第一的例子也不
多见。在 1988年度 100张最佳单曲唱片中,乔治·迈克尔占了4 首,即 《信
念》、 《只有再试一次》、《父亲的形象》和《吻一个傻瓜》。他成了世界
上最成功的独立歌唱家之一。
1989年,在第31届葛莱美颁奖典礼上,他的 《信念》击败了特蕾茜·查
普曼的热门同名专辑,而夺得年度最佳专辑奖。至此,乔治终于在流行歌坛
上独占一隅,可与变幻多姿的玛多娜、神迷诡异的王子、月球舞蹈家杰克逊
分庭抗礼了。
1990年,他推出专辑唱片 《听无偏见之一》,再次获得双白金称号,在
这个专辑中,流露出他最隐秘的感情,饱含了他时生活的理解,他说: “录
完这盘带子,我感觉到力量无穷。”
乔治·迈克尔在谈到自己的音乐创作时说: “我中学毕业就成了流行歌
星,当我的同龄人还在享受年轻人的自在快乐时,我却没有,这不是我所向
往的真正生活。我渴望创作音乐,并渴望人们喜欢我的音乐,但我希望是我
的音乐打动了他们,而不是因为我到处推销自己,我并不十分关心我的唱片
到底卖了多少张,我差不多花了 10年时间来让人们相信我的确与众不同。我
要做一名严肃的音乐家,让音乐来证明我的实力。作为音乐家我对自己信心
十足,我已学会自由自在地搞创作,毫无压力,不必为它在排行榜的名次而
忧心忡忡,我可以集中精力,尽享创作之乐。”
1992 年,乔治·迈克尔荣获美国词曲作家和出版协会颁发的金音符奖。
这样,他就成了该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