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我是这个变化时代里的既得利益者。不过,当时我想都不敢想自己能买上车,住上自己的房子。我只是想,能有地方唱歌、饿不死就可以了……如今喜欢摇滚的观众比当时多多了,但是人们却都说‘摇滚已死’,这一点的确发人深思……其实,说白了,摇滚就是一种态度,就是看你敢不敢坚持自己——坚持自己的梦想,坚持自己的态度,不妥协、不拿自己作交换!”
豪情四海 Bugsy (1991) 又名: 巴格西
崔健的最后一句话说的痛快,因为他点中了我们不敢承认的“死穴”。
说实话,我们中国人从不缺少圆滑的手段和妥协的技巧,但恰恰是这样,我们才丧失了身上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敢于玩命的激情和对梦想一往无前的追求!
所以,我们与其在论坛中发泄似的叫嚣,高喊着爱国口号却无所作为,莫不如行动起来,像韩国人一样为梦想努力地工作。
然而,大多数时候,我们还是会缺少那种真正的坚持——对正直、梦想、人性这些并不功利的东西的坚持。缺少这种坚持的人,很可能就会变成“执著”于人民币、凌驾大众的特权和虚荣的光环之中的人,误入歧途、无法自拔。
同时,对于成功和梦想的偏执,也是许多大人物的信条之一。
像之前我们提到过的——
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泡废寝忘食,不知失败了多少次,换了几万种灯丝;
巴顿,为了打胜仗不惜冲在最前面,甘愿冒着生命的危险;
当然,还有我们的主人公巴格西,为了建造世界上最大的赌城,不惜为此而献身。
当然,我们不提倡为梦想去死,但是与他们相比,我们能够为梦想而上瘾吗?
从某种角度而言,对梦想的偏执是一种癖好,它容易让人上瘾。
明朝时有一位著名的文臣袁宏道,说过一句很中肯的话:“余观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无癖之人耳。若真有所癖,将沉湎酣溺,性命死生以之,何暇及钱奴宦贾之事。”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说:有癖好之人,哪怕有的是怪癖恶癖,终究还保留着一种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比起那种名利场上的俗人来说,他们有着鲜活的灵魂。
可能正因如此,“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会成为英特尔公司的一句格言,因为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如果拿不出那种忘我或者偏执的劲儿出来,你真的是很难成功,也很难在时间簿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和业绩。
最近,不知是为什么,我喜欢上了范玮琪的一首新歌,名字叫做《最初的梦想》。每次听着这首歌的时候,我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冲动,也许是这首歌的歌词代表了我的心声吧:
“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此返航/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实现了真的渴望/才能算到过了天堂!”
这首歌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一句话:“人的一生,就是在梦想的追求和挫折之间不断徘徊的。你坚持梦想的程度有多大,拒绝失败的意志有多强硬,将最终决定你的生活过得好不好!”
的确是这样。现在有太多的人,都在日复一日的机械生活中迷失了自我,再也找不到从前追逐梦想的感觉,或者当许多人面对生活的时候,已经不再去想什么梦想,什么渴望。
生活固然可贵,但我们要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我们不能完全地向世俗妥协!
所以,我要做巴格西!哪怕头破血流、屡败屡战也决不回头!
我不要在陌生的人流里徜徉,那样下去只会渐渐地把我的血性湮没。我既要在物质的世界中生存,同时也要在梦想的天空畅游,并坚定不移地飞向我心中的目的地。
感谢生活,让我保留着对梦想的执著。对于身处异地他乡的我,人生和过去已然被割断,但这却丝毫不能改变我!虽然每迈向梦想一步,我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但是,我愿意付出,我也有资本付出。
而付出终将有回报,山那边不会总是山,爬过了山沟沟,就会是一马平川!
所以,只有偏执狂才能流芳百世!有的人把梦想变成了现实,而有的人则把现实变成了幻梦。不管怎样,我始终是前者的狂热追随者!
因为,我就是巴格西!
片名:巴格西“Bugsy”(1991)
片长:134分钟
导演:巴里·莱文森BarryLevinson
主演:沃伦·比蒂WarrenBeatty
安妮特·贝宁AnnetteBening
本·金斯利BenKings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