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阳光的游移,几粒飞沙的舞动,路上某个行人漫不经心的神情……这些当然都是生活中极为寻常的碎片,如运用得当,却都可以成为颇具寓意的影像语言,实际上社会本质形态所有反映都是由这些碎片组成,无数寻常生活的碎片构成了我们置身时代的真相。看基斯洛夫斯基的电影,常常惊讶于他总是能把我们司空见惯的普通生活细节拍得充满哲理,甚至惊心动魄,这不仅表现在他对电影大主题的升华上,更融会在他对每一个电影镜头的细腻处理中。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在《蓝》中,失去丈夫和女儿的朱丽叶要逃避现实,与丈夫的助手安东经历了一夜肉体之欢后,第二天一早她便迅速逃离了。影片表现朱丽叶逃离的镜头是她手提着简单的行李,沿着石墙边的小路匆匆而去。她的一只手一路上划着坚硬的石墙走过,向往自由的逃离与现实羁绊的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痛苦,就在这看似寻常的镜头里得到了意味深长的揭示。
蓝白红三部曲之红
朱丽叶搬家之后,似乎应该可以享受安宁了,她清闲地坐在街边的咖啡屋里。此时,镜头像阳光一样在她的脸上缓缓划过,仿佛有第三只眼在窥视,午后和煦的阳光与朱丽叶脸上怡然的神情表现着朱丽叶对平静的渴望。而桌上冰激凌在浓香的咖啡中慢慢溶解的特写镜头反复出现,又暗示着与世俗生活无法割舍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矛盾。
在《蓝》、《白》、《红》三部曲中,分别出现了同一个驼背的老妇人手执废弃的饮料瓶朝垃圾箱走去。她一次次试图将饮料瓶丢进高高的垃圾箱里,但总是做不成。到了最后一部《红》中,女主角瓦伦婷走过去,帮助老妇人终于把饮料瓶丢进了垃圾箱。一个老妇人要把饮料瓶丢进垃圾箱,是一个极其寻常的生活细节,基斯洛夫斯基却在三部影片中反复出现、强调,使它赋予了哲学上的隐喻,这就是个人与社会、衰老与青春、努力与成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将镜头细节,抑或影片的某件道具赋予哲学隐喻,构成了基斯洛夫斯基电影叙述语言最独特的魅力,使他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镜头看起来都意味深长。在《红》中,时装模特儿瓦伦婷开车回家时意外撞伤了一条狗,这条狗成了结构这部影片哲学隐喻的重要道具,通过狗,瓦伦婷结识了狗的主人—性情古怪的退休老法官(由此引出了他对人性中偷窥、偷听、偷情等卑琐阴暗人格的认识与行为),这条名叫希昙的狗是一条即将分娩的母狗,希昙的有孕、分娩、被抛弃、被收留,这样一些漫不经心的“闲笔”,既自然地结构了影片的主要情节,又辅助地表白了影片的主题:爱是否可能,我们是否在纠正上帝的错误?当然,这种表白是非常含蓄的。影片里有一个细节特别耐人琢磨:瓦伦婷将病愈的希昙放到街上,撒欢的希昙竟跑进了教堂,瓦伦婷追进教堂,面对虔诚的信徒和正在讲道的牧师,瓦伦婷有些亵渎他人神圣的尴尬,这时怀孕的母狗希昙旁若无人地又从教堂的正门跑了出去。
基斯洛夫斯基在这里是在寓意什么呢?令人深思。
在《蓝》中,朱丽叶租住的公寓里出现了一窝新生的小老鼠,面对这群无辜而有害的小生物,是灭杀还是放纵,朱丽叶处在两难之中。她犹豫、烦恼,到最后让一只猫去除鼠,默许妓女邻居给自己去收拾狼藉。这一系列细节,似乎与片中的大主题并无多少关联,细想却又丝丝入扣,都是在阐述关于爱、自由的限度问题。
《十诫》是基斯洛夫斯基的一个由十部独立单片构成的系列巨片,每一个独立的故事都有其内在的因果关系,但没有一个因果是简单化的。所有的因果都在细微的人物行为和景物暗示中予以体现。比如在第一诫中,经过计算机精确测算的绝对不该融化的冰河将男主角溜冰的爱子淹死了,这种意外既没有什么理由,又处处都是理由,影片反复出现坐在冰河旁燃着篝火的无言青年、站在冰河上的消防队员、温度计、蜡烛,对话中随意提到关于冰的融化,以及用圣水结成的冰捂在脸上渗出的不知是水还是泪等等,都在暗示灾难发生的理由。真是每句对白都有来由,每个细节都是解析。
两生花
无论是《盲目的机遇》中反复出现的主角向车站的奔跑,还是《蓝》、《白》、《红》中的驼背老妇丢饮料瓶,《两生花》中的两个女主角的双面影像,抑或是影片中展示给观众的一个街头艺人的演奏、一片飘零的落叶、一盏闪烁的路灯、一句无词的歌唱,都无不让人感受到导演在画面背后的睿智和深思。
两生花
杰出的艺术家总是能从寻常中挖掘出不寻常,从不寻常中挖掘出寻常。真正的经典影片,没有一个细节是可以随随便便、忽略不计的,欣赏基斯洛夫斯基的影片,使人切身感受到,大师总是处处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