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电影推荐
我看吧wokan8.com

自己的地狱,他人的地狱 - 《美丽的折磨》,莎士比亚《奥赛罗》

  一个貌美如花的妻子是丈夫的福分也是忧患,如果她碰巧是个喜欢疯狂购物的人,那么,她有可能让丈夫变穷,如果她风情万种,恰好丈夫又嫉妒多疑,事情就有点可怕。莎士比亚在他的著名悲剧中,塑造了嫉妒多疑的典型奥赛罗,在嫉火焚心下竟将深爱自己的妻子苔丝狄蒙娜活活扼死,一个剽悍骁勇的将军没有在战场上倒下,却在小人的谗言中昏了头脑,杀妻后又因悔恨羞愤而自刎。
  《奥赛罗》的经典性在于它的深刻普遍性。表面看,悲剧的直接诱因是奥赛罗听信了手下旗官伊阿古的谗言,但根本的原因是他被嫉妒所焚化。天真痴情的苔丝狄蒙娜,不顾家庭的反对和社会的歧视,同奥赛罗结了婚,坚贞的爱情战胜了偏见和种族歧视,却没有逃脱嫉妒这把利剑的斩杀。

奥赛罗 The Tragedy of Othello: The Moor of Venice (1951)

  1999年,法国新浪潮主将之一、老导演克劳德·夏布洛尔推出了他的新片《地狱》(L’Enfer),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现代家庭版的《奥赛罗》的故事。与奥赛罗不同的是,影片的男主人公保罗·皮埃尔没有听信任何人的谗言,所有的嫉妒之火皆来自于他自己的眼睛和想像。皮埃尔只是偶尔看到妻子里娜(艾曼妞·贝阿饰)和年轻男子马歇尔在黑暗的屋里看照片幻灯,从此开始疯狂地怀疑妻子的忠贞。在嫉火燃烧下,他忍不住跟踪妻子的一切行动,任何一个细节都令他联想到里娜与他人的外遇,他甚至怀疑妻子与自己旅馆里的每一个客人做爱。越是没有证据,他越是相信自己的判断。最终,他确信妻子和马歇尔在湖上滑水时背叛了他,他的精神世界整个要崩溃了。影片结尾,妒火中烧的皮埃尔已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幻觉之中,他把妻子捆到床上,又把门锁起,手拿剃刀刮脸,第二天,当他从幻觉中醒来,发现自己脸上有血迹,而妻子还被捆在床上,他试图叫醒妻子,但她一动不动。
  两性之中,猜疑和嫉妒从来就是两团可怕的心火,一旦燃烧非要有个你死我活否则难以熄灭。莎士比亚在《奥赛罗》中还设计了卑鄙小人的谗言,而在《地狱》里则干脆就是来自心中的无名之火。
  这是一部颇见导演功力的影片,叙述的高度娴熟和洗练令人佩服,比如表现皮埃尔与里娜的相识、结婚与生子都只是用一个细节过度。影片开始,里娜与伙伴来看皮埃尔的新房,皮埃尔初见里娜就被她的美貌迷住了,他凝视着里娜,而里娜的伙伴这时正向一个邻居借打火机;下一个镜头就是皮埃尔与里娜的婚礼,婚礼中皮埃尔拉着新婚的妻子朝草地跑去;再下一个镜头就是丰乳肥臀的里娜推着童车幸福地笑着走过。
  看影片时,我就暗自思忖,一个男人真有像艾曼妞·贝阿那样的美妻,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在这个见色起意的时代,有个风情万种的美丽妻子,要想不让其他男人觊觎实在是一件太难的事啊!但从终极上说,夫妇还是要互信,信任对方就是信任自己,否则那痛苦和煎熬就真的是没完没了。
  莎士比亚曾说,如果真正的情人永远要遭受折磨,那也是命中注定的,我们该鼓起耐心承受。《地狱》的最后并没有表明皮埃尔是否真的杀了妻子,但那个意味深长的结尾却告诉我们,那曾经属于皮埃尔的幸福生活肯定是再也没有了。
  从医学上讲,奥赛罗和皮埃尔都是属于在狂想、幻觉下导致判断、顿悟和思维障碍,进而不能客观认识和把握现实,属于精神病的症状,在生活中,这种病症确是广泛地存在着,只是在程度上轻重不同而已。
  关于影片片名,有人分析说是暗示存在主义“他人即地狱”的观念,我以为这可能只是翻译者的意想(该片台湾译本名为《美丽的折磨》,也不失为颇有道理的一种翻译),我更愿意相信,嫉妒多疑,对人对己的不信任才是真的地狱,是自己的地狱,也是他人的地狱。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看吧 » 自己的地狱,他人的地狱
分享到: 更多 (0)

我看吧 专注电影推荐

散文精选生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