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片赏析
《守门员害怕罚点球》The Goalie’s Anxiety at the Penalty Kick 1972
l 文德斯早期的作品,这部电影使他成为专业电影导演。
l 1971年,26岁的文德斯与法斯宾德等12位导演共同创建了名为“作家电影出版社”的电影公司,这家公司制作了文德斯1972年的影片《守门员害怕罚点球》The Goalie’s Anxiety at the Penalty Kick。
l 此片系根据Peter Handke 的同名短篇小说改编,文德斯对这个题材发生兴趣大概是因为Peter Handke 小说的叙事方法简洁,像电影那样划分为一个个的“镜头”,影片中表现外省生活、小旅馆和足球场的画面使人看后感到清新。
《德州巴黎》
《德州巴黎》Paris, Texas1984
l 这部影片不仅摘取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桂冠,获得了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导演奖的荣誉,而且成为1984年度获奖最多的一部影片,除了在法国和英国获奖之外,还在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澳大利亚、联邦德国获得许多重要奖项。
l 影片的开始和结尾都如同一部优秀的西部片,画面拍得极美。摄影师Robby Müller高明的摄影技巧和对艺术的敏锐感觉,使画面既优美又充满伤感情调。
l 这部影片明显带有美国电影的色彩,被认为是“标志着文德斯美国化倾向的高峰”。文德斯的这部公路片与他以前的公路片也有不同之处,在他以前的公路片中场所和景物往往处于首位,比人物或情节更为重要,而在这部公路片中景物则服从于人物和故事。但是,本片并不完全符合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模式(如情节松散、缺乏跌宕起伏的线性因素、没有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等等),而是明显打上了文德斯的烙印。
l 影片的对话简练凝练,富有韵味。本片的片名具有一定的隐喻性。影片中所说的巴黎是美国德克萨斯州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地方,但与世界闻名的法国首都同名。导演以巴黎隐喻欧洲,以德克萨斯隐喻美国,主人公在德克萨斯的巴黎建立幸福家庭的梦想最终破灭了,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来自欧洲的文德斯在美国受到的精神创伤,并试图从中解脱出来的愿望。虽然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为文德斯带来了巨大荣誉,但他似乎更喜欢在欧洲拍片,于是在拍完此片后决定返回德国。
柏林苍穹下
《柏林苍穹下》The Sky Above Berlin 1987
l 文德斯最具个人风格的影片。
l 文德斯放弃了许多导演惯用的全知全能的上帝般的叙事模式,而是采取了介于叙述者和观众之间的天使般的叙事策略。这部影片讲述的也确实是天使降临人间的故事。
l 影片的内容主要由西柏林居民的生活片断组成,观众可以通过影片看到以往看不到的东西,听到平日听不到的声音,了解到芸芸众生的幸福与烦恼。本片的影像以黑白为主,只有在天使们能够感知到人类的真实时影像才闪现色彩。闪回镜头采用粗颗粒的胶片拍摄,并且穿插了一些纪录片的片断,而整部影片都使人感觉是一部关于柏林现状和历史的纪录片。影片的独白和对白简明扼要,热情洋溢而意味深长。扮演天使的两位男演员都曾与文德斯多次合作,他们的表演十分出色,其他演员的表演也可以说是恰倒好处。
l 本片荣获1987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使文德斯在世界影坛的地位得到巩固,也使他产生了拍摄续集的想法,而影片中渴望两个德国统一的愿望在1989年11月得到实现,更坚定了他的决心。于是,他在1993年拍摄完成了《咫尺天涯》Faraway, So Close!,并在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赢得评委会大奖。
Ø《寻找小津》Tokyo-Ga 1985
寻找小津 Tokyo-Ga
l 此片的拍摄动机是纪念日本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这位享有“日本电影之神”美誉的东方导演在文德斯心目中犹如一位父亲般的电影大师。
l 影片以小津的名作《东京物语》的开头作为开头,以《东京物语》的结尾作为结尾。以大量篇幅记录了文德斯在东京的见闻,表现了这座东方城市的方方面面,但一切都是为了寻找小津当年的足迹。以文德斯贯有的“公路片”的手法拍摄了本片,镜头在东京四处游荡,在城市中寻找已经不在的小津,而小津电影中的那种平淡似乎仍然在导演心中慢慢扩散。
东京物语
《光之幻影》A Trick of the Light 1995
l 这部影片几乎成了电影学院新生学习电影史必看的电影。
l 此片是纪念德国电影先驱Skladanowsky兄弟而摄,他们发明了用于电影放映的马尔太斯十字轮,他在德国电影史上的地位相当于卢米埃尔在法国电影史上的地位(本片的法语片名就叫《柏林的卢米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