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电影推荐
我看吧wokan8.com

导演 米洛斯·福尔曼 Milos Forman 小传(6)佳作欣赏

佳作欣赏:

《金发女郎之恋》Lasky jedne plavovlasky1965年

l         作为一个对于孤独和欲望的喜忧参半的行为学研究文本,《金发女郎之恋》不久便被公认为捷克新浪潮的范本,并因其那种乍看独特然对社会具普遍代表性的人物生活的亲切而细致地描述得到了世界范围的拥戴。并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l         在欧洲新现实主义的影响下,为了对抗苏联意识形态浓重的“现实主义电影”所做的反叛性努力。他通过表现人类共同经验的某些细节,使庄谐兼备的电影风格达到一个新水平,不刻意追求风格化,也不表现虚无浮夸的主题,以对人性的不事张扬的默默探索和研究而让人爱不释手。人性中不期而至的小小缺点、简单的真理、瞬间喜剧性的不慎,那些很多人都会遭遇且易理解的东西可能会被捷克导演捕捉到,但在宏大的电影世界很少被触及和表现。《金发女郎之恋》可谓这种捷克电影的典范之作。这是一部值得反复推敲和咀嚼的作品,它不事张扬地研究着人性的缺点。

l         这是部关于爱、承诺和背叛的爱情通俗剧,但导演不将之搧情、浪漫化,反倒以喜剧、嘲讽的方式呈现,使得全片充满了轻松、讨喜的基调,简洁明快的镜头展示许多充满细节的场景(有的场面会让人想起默片),台词轻松幽默,演员的表演自然到位,男女主人公那种笨拙的试探性的爱抚方式都符合生活原来的尺寸,如此之精确实在令人着迷。

《飞跃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1973年

l         根据坎·凯西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拍摄。《飞越疯人院》是美国七十年代社会政治电影的代表作。该片获得奥斯卡奖的五项主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象这样的绝对优势,自1934年度《一夜风流》以来尚属首次。影片上映后,也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1.8亿多美元的票房进帐。

l         昔日的好莱坞电影也很喜欢涉及精神病患者的题材,但目的是渲染病态心理。《飞越疯人院》尽管撷取类似题材,却有一定的寓意,语风犀利,富于揶揄色彩。但这部电影颂扬的那种为了个性解放而孤军奋战的英雄,由于找不到正确的解放道路,最后还是被无情的社会所吞噬。现代的管理社会竟如此恐怖,给欧美观众以极大的冲击。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制度、公理、法规的缺陷。

l         大部分的临时演员都是真正的精神病患者。每一位专业演员或者工作人员至少与一到三位精神病患者建立了密切地工作关系。

莫扎特》Amadeus 1984年

l         1984年的奥斯卡之夜,这一夜也被称为“莫扎特之夜”。影片《莫扎特传》以将音乐与传奇的完美结合,将人性与宿命般悲剧的完美展现,成就了人物传记类影片的巅峰之作,一举拿下了包括最佳影片奖在内的八项大奖。

《莫扎特传》

l         独特的角度,讲述了一个关于天才与匠人交锋的传奇故事。影片没有涉及莫扎特的成长,而是另辟蹊径,从一个音乐小人忌妒、陷害天才的角度切入。完全舍弃了表面上去描绘莫扎特的生涯,按作者的意图“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幻想曲式作品”。

l         被称为“最伟大的音乐电影”。作为音乐电影,不可不提的就是它的配乐。莫扎特的乐曲与影片配合得天衣无缝。当他年轻的时候,有欢快的波尔卡陪伴他度过舞会时光。他几部最负胜名的歌剧都在电影中出现,包括《后宫诱逃》,《费加罗的婚礼》,《唐·爵凡尼》以及人生谢幕的最后的歌剧作品〈魔笛〉。在电影的结尾,美丽明朗的咏叹调突然转为阴沉晦暗的〈安魂曲〉,天才莫扎特就在他最后的作品的陪伴下静静离开了人世。

《月亮上的人》Man on the Moon1999年

l         美国著名主持人安迪·考夫曼(Andy Kaufman)的传记片。安迪.考夫曼出生于1949年。关于他的生平人们所知甚少,因为人们看到的只是他在荧屏上的一个又一个假象而已。也可以说安迪.考夫曼的一生都是假象,甚至这个人给人们的感觉只是个幻像。这位一生充满传奇的人物,即使死亡也留给人极大的悬念。官方的说法是他1984年5月16日死于肺癌。但是一生中人们从未发现他有任何不健康的征兆,即便在他死前的两天。他生前曾对朋友不止一次说过想以假死的方式逃离人世的尘嚣……所有的一切把官方宣称的原因都驳斥得体无完肤,但谁也拿不出一个可以服众的说法,安迪.考夫曼似乎真的永远是个谜。 安迪.考夫曼是传奇的喜剧之王,好莱坞的所有知名演员都希望能演他。福尔曼通过应征者的录像带小样进行了选择,白热化的竞争最后剩下了Edward Norton和Jim Carrey两人。福尔曼说:“我对环球公司讲:‘他们中的任一个我都万分满意。你们决定吧。’” Jim Carrey摇钱树般的票房纪录是制片公司无法抗拒的。

l         摄影机从台前伸到幕后,这是传统戏中戏的手法.如果是喜剧,那喜感更会加强.电视机里的观众经历着舞台上的一切,时而惶恐,时而悲伤,时而发笑,时而大怒.而洞悉了台前幕后在真实世界里胸有成竹的我们,静观荧屏上的闹剧,看着那些自寻烦恼的人.俨然是世界的先知。这是好莱坞的高明之处。这一类型片的游戏规则就是你是游戏的主宰,你知道游戏的所有秘密。但偏偏安迪·考夫曼无时无刻不在演戏.台前如此,幕后亦然.传统经验和思维上的定式被打破。这当然让观众乱了方寸.随后Jim Carrey夸张地表演,架实就虚的情节使得故事象断了线的风筝,漫无方向,无法预测。30年后屏幕外的观众发现他们不是在回顾历史而是在经历历史,他们和屏幕内的观众一样,对安迪·考夫曼的表演一头雾水,不知真假.戏里有戏,戏外套戏,荒诞气氛被营造到了极至.这就是福尔曼的高明之处。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看吧 » 导演 米洛斯·福尔曼 Milos Forman 小传(6)佳作欣赏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