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
l 悬念
Ø 两个人走进一个屋子,坐下来谈话,突然桌子底下的炸弹爆炸了,这个过程提供给观众“惊奇”。如果在他们走进屋子前,观众事先看到一个凶手进屋子将炸弹藏在桌子,接着的两个人走进屋子却没有发现炸弹,仍然坐下来谈话。那么整个过程叫做“悬念”Suspense。希区柯克一向都预先将答案告诉观众,总是在电影一开始就把危险通知观众,故事是在常规电影的高潮上起步的。
《群鸟》
Ø 希区柯克最擅长的是利用时间的延展与空间的封闭来制造悬念气氛。在《精神病患者》Psycho一段,故意将车在泥潭中停留片刻;《群鸟》The Birds、《西北偏北》North by Northwest等影片都是利用分镜头逐步加重暗藏杀机的悬念。有时希区柯克悬念的结果超乎常理,打碎观众的期待,在银幕上是非常罕见的。
Ø MacGuffin:虚构并不存在或者不太相干的事物,但它却是谈话、行动甚至整上故事的核心。他总是在影片中利用一个虚化的人物做主线。在希区柯克许多的影片里都会看到,在他的影片里总是存在着一个有待给出答案的秘密。而影片的主人公往往为了找寻这个秘密而被卷入到这样或那样的危险情境之中,而在人们为了它你死我活,头破血流之后,我们才发现这个所谓的秘密,其实根本就不存在。这就是希区柯克本人和批评家们经常提到的 “MacGuffin”,所谓的“MacGuffin”,意思是并不存在的东西,它表示一个话题或一个简单的情节和意念,并由此而生发出来的悬念和情节。
l 精神分析:希区柯克的电影从1960年代起也正式被引入艺术领域和深奥的理论领域,一方面成为“作者论”立场上的有性格魅力的作者,一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生产中精神分析的最佳分析对象之一,弗洛伊德的理论在他的影片里得到完全验证,例如童年阴影、恋母情结、窥视、焦虑、双重人格等等,他的一些作品主人公就是精神病患者。
l 焦虑:在希区柯克内心深处,总有一种莫名的焦虑,一种绝望的感觉。希区柯克的童年时代孤僻得出奇,他对童年的全部记忆就是:孤独;因年龄差异,跟哥哥、姐姐合不到一块;对父母敬而远之;他不信任和惧怕老师、警察等有权势的人。他发掘出自己心底深处的恐惧和不安,通过电影将这种恐惧不安投射到每一个人身上,以此获得成功。即使在他成为当时最伟大的导演之后,他也一如既往地害怕警察和一切穿制服的人。希区柯克电影中的人物,总是充满了焦躁不安和恐惧感,表面上最亲切和彬彬有礼的人,往往就是最危险的敌人,希区柯克是这种模式的开创者。在希区柯克的影片里,生活永远不平庸,不宁静,他的主人公一般说来都不是什么侦探或间谍,他们是和观众一样的常人,只是他们一出场,就立即邂逅不可思议的事,而且他们经常不能向警察求助,因为如此将面临被逮捕的危险,不得不凭借个人力量才能在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里为自己正名。希区柯克作品里的婚姻都笼罩着阴影,不是充满了秘密就是充满不幸。在一部影片中有这样一段台词:“爱情是个很复杂的东西,你会感到惊讶,它使一切都变得艰难而且危险。你知道,我不认为爱情像书上写的那样,使人变得勇敢,我认为,它反而让人胆怯。当人们伤心喜悦时,会变得更加伤心喜悦,这令人害怕。因为每件事都是双倍的——痛苦、死亡、未来。” 就像他的电影中的人物往往有多重人格一样,希区柯克的电影人格也是多重的。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如此深刻地洞察到人生的荒谬和人性的脆弱。在精心设计的技巧之下,我们看到的是一颗在严厉的天主教家教之下饱受压抑的灵魂。希区柯克的电影,是生与死、罪与罚、理性与疯狂、纯真与诱惑、压制与抗争的矛盾统一体,是一首首直指阴暗人心的诗。
战争与和平 War and Peace
l 导演即作者:希区柯克有一个理论——最坏的小说常常可以拍出最好的电影。他最好的电影《精神病患者》Psycho就是取材于一部三流小说。新浪潮的导演借此对“作者电影论”大加发挥,严厉批评当时法国那些酷爱改编《战争与和平》、《红与黑》之类巨著的导演,认为他们不过是在别人的文本上“描红”。真正的导演要通过作品表现自己的自由和风格,希区柯克的电影就非常具有个人风格。为此:新浪潮的大师们给了他最高的评价:他就是电影。
电影 战争与和平
l 暧昧的道德感:希区柯克认为:人们的正派和善良的品质可能是天赋的,但常常经受不住严格的考验。于是在希区柯克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个个受到诱惑的灵魂,逐步地脱去人性的外衣,滑向罪恶的深渊,越陷越深,难以自拔。《电话谋杀案》Dial M for Murder、《精神病患者》Psycho、《爱德华大夫》Spellbound、《美人计》Notorious……希区柯克的“坏人们”经常是些体面人,他们看上去彬彬有礼,甚至是值得尊敬的,在他的众多经典作品中,摄影机所表达的暧昧的道德意味深长。罪犯落网了,可是我们似乎并不觉得高兴,反而有点替主人公的百密一疏而感到遗憾。希区柯克的很多镜头是从罪犯的角度拍摄的,他让观众对罪犯产生同情,当罪犯即将犯下致命的错误时,我们恨不能大声提醒他:“不要去摸那把钥匙!”。
《美人计》
l 娱乐观众:希区柯克的电影实在太受观众欢迎,他本人则毫不避讳地认为的首要原则就是“娱乐观众”。而且,他对于被别人视为畅销导演还另有说法:“导演的最好技巧就是别人看不出来这是技巧。”
l 导演出现在每部影片中:在几乎每一部希区柯克电影中,他自己都会以一个不以人注目的小角色出场,有时候是一个和主角擦肩而过的路人,有时候是一个赶不上公共汽车的龙套,或者一张减肥广告里的照片,这不但满足了他的小小嗜好,也成为希区柯克电影的一个标牌,一个注册商标。在好莱坞明星制压倒一切的时候,导演中只有希区柯克的名字可以在海报上绝对地凌驾于明星之上,在海报上也常常出现他的侧面剪影。而他的喜爱亮相的举动被观众察觉出以后,大家不免会在片中寻寻觅觅那个像大提琴的胖身影,后来希区柯克为了怕观众只顾着在电影里寻找他的身影,而忘记要去注意剧情,干脆在片子一开始的前几分钟就会露脸出现,免得大家因分神而影响了观影。
l 金发女郎情结:据说希区柯克七岁时,在他家附近曾发生过一起毒死金发女郎的案件,他对此事一直记忆犹新,但无法确定这对他的电影创作造成了多大的影响。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对女演员有着固定的、独特的审美趣味,“希区柯克女郎”有着统一的标准:都是金发,美艳不可方物,富有幽默感,外表冷漠却内心火热、难以捉摸的神秘气质,甚至垂在耳边的发式,在贵妇矜持的外表下面都掩饰着隐隐约约的撩人肉欲。几乎每一部影片,希区柯克都会起用金发女子作为女一号。Ingrid Bergman 、Joan Fontaine、Grace Kelly、Kim Novak、Shirley MacLaine、Doris Day、Eva Marie Saint、Janet Leigh、Tippi Hedren、Julie Andrews等等这些影坛上的金发美女。希区柯克曾经说过:“金发美女最适合被谋杀!想像一下,鲜红的血从她雪白的肌肤上流下来,衬着闪亮的金发是多么美阿!”。除了这些典型的金发美女,他也喜欢用长的得体俊秀的男人,来搭配这些冷艳美女,James Stewart、Cary Grant是最常见的男主角,还有Anthony Perkins、Paul Newman、Sean Connery。当你仔细去观看希区柯克作品时,你就会发现男主角对女主角的控制、女主角对男主角的屈服是非常明显的,女主人公会在故事中遭受难以想象的磨难甚至是丧命,这是施虐与受虐动机的表现。
l 表现主义:“楼梯”和“阴影”的是希区柯克电影里最常使用的元素。而这又都和希区柯克早年受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影响有关。希区柯克影片中的阴影往往是人物阴暗心理的一种外在投射。楼梯几乎是希区柯克影片中最常出现的一个元素,并且希区柯克总是运用“楼梯”来表达人物的心理。不仅如此,希区柯克认为,吓人的东西不仅潜伏在阴影里或者潜伏在只身独处的时候,有时,当光天化日之下也会感到十分孤独、险象环生和孤立无援,在《西北偏北》这样的作品里,谋杀就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
l 技术:对于世界上的很多大导演,希区柯克永远是电影技术的先知;新浪潮的所有导演都把他奉为“技巧百宝箱”, Truffaut说他自己在拍片时,常常会自问:“如果希区柯克拍的话,他会如何处理这个镜头?”他的电影还体现了非凡的实验精神,1944年的《救生船》Lifeboat,整部影片就发生在一艘船上。1948的《绳索》Rope是用“一个镜头拍下了全片”,这在影史上是首创的。1963年的《群鸟》The Birds 特技现在看来都令人目瞪口呆。
l 道具:希区柯克在影片片常用道具来达到令影片中的人物“恍然大悟”或“大吃一惊”,并加重紧张的气氛。